用影像讲述广东乡村振兴故事,举办乡村非遗文化集市……
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4月30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省委农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南粤”系列活动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动,对外发布系列活动安排,并同步举办乡村非遗文化集市、“岭南处处是春天·‘百千万工程’”主题摄影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群众“唱主角” 英歌舞惊艳亮相
白鹅潭畔,岭南文化新地标迎来了一群新面孔。曾获全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的普宁市泥沟村英歌队登台亮相,身着华丽服饰、面绘红黑脸谱的舞者,踏着铿锵的鼓点跃入舞台,以一场精彩的开场表演英歌舞《盛世雄风》惊艳全场,让在场所有人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根据主办方介绍,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南粤”系列活动突出“作用于人”,坚持“为民、利民、惠民、靠民”理念,通过创、赛、演、选、展、游、传等七大系列,深入开展全民参与、形式多元、影响广泛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层次焕发人民群众奋进“百千万工程”的内生动力,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妈妈总想回去那里,在那里她永远是个孩子。”韶关市翁源县翁城镇的小诗人带来《故乡》等诗朗诵,激发市民对乡村“诗与远方”的向往;全省各地乡村演艺达人带着众多“土特产”“粤字号”走上舞台,为观众献上一场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文化大汇演;广州市龙狮协会上演“少年狮舞”……
当天的启动仪式上,来自全省各地的基层群众代表“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自使出“拿手绝活”,以“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文艺表演,充分展示乡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赢得阵阵喝彩。
图说“百千万” 邂逅春天的故事
走进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美术馆三楼,“岭南处处是春天·‘百千万工程’”主题摄影展令人眼前一亮,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乡村振兴背后的文明故事。本次摄影展现场共展出200余件作品,分春日新气象、乡村新风貌、生活新图景、产业新发展四大主题板块,全面反映“百千万工程”的进展成效。
其中,“春日新气象”篇章以6000公里碧道、53.03%森林覆盖率为生态底色,镜头穿越春光旖旎的粤东茶山,俯瞰碧波荡漾的三水鹅塘,聆听粤北山区的春耕音符等,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答卷。“产业新发展”单元,镜头掠过全球最大的滚装码头湛江徐闻港,捕捉阳江沙扒湾的海洋牧场等实景画,为全省各地突出抓好产业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坚定不移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留下生动注脚。
客家竹筒糯、大良虫崩䖢、新会陈皮、南海藤编、阳江风筝……在乡村非遗文化集市上,来自全省各地的非遗项目传承人齐聚一堂,用传统美食、精湛技艺和时尚潮玩,勾勒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岭南文化画卷,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赶集。
随着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南粤”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全省各地将陆续开展系列活动,实现“一年办一次、一次办一年”,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年年有奖项”。通过采取省级顶层设计、市级主责推进、县镇村三级联动、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运行模式,首批将启动38项活动,以贯穿全年、覆盖全域的“1+7+N”系列活动为牵引,吸引更多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从观众成为主角,着力“出人物、出形象、出声音、出故事”,充分展现全省各地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不断焕发“‘百千万’一起干”的新动能。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