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和机器人协同竞技
新快报讯 记者王敌报道 4月28日(下周一),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启动大会将在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届时将进行“空地”一体化协同的AI竞技赛,无人机、轮足机器人与工程师们要在野外通力合作,在数据算法和大模型应用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较量。
本届大赛将设立“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AI创新应用赛、“全运会”全民AI赛、国际AI赛五大赛道,贯穿系列比赛,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算法、消费互联网、智慧交通、网络和数据安全、智能制造、未来产业等领域开展激烈角逐,并鼓励国内队伍参与海外赛场竞技,首次开设“吴文俊奖”加速营,助力获奖项目直通终审环节。
“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已经于近日在海珠湿地进行初赛。这个协同竞赛要求参赛者必须以空地协同的方式,完成动物的搜索任务。参赛者需利用飞上天空的无人机对目标动物进行搜索和识别;无人机完成目标动物的识别后,需要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确保移动的动物时刻处于无人机的视野之中;轮足机器人根据无人机获取的目标动物的位置信息,从固定点位出发抵近目标动物进行拍照。
“识别的动物数量越多、跟踪的时间越长且使用时间越少的团队将获得最高的得分。”港科大(广州)人工智能专业在读博士马文宗说。
因为琶洲算法大赛是聚焦算法水平的竞赛,算法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依靠程度越高则得分越高。同时,参赛团队所用的无人机和轮足机器人由组织方统一提供,采用的是大疆品牌无人机,以及由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轮足机器人。
逐际动力工程师卢靖东说,之所以采用轮足机器人是因为其全场景适用性更强。除了平直路面的行走,该款轮足机器人还能够攀爬15厘米高度的楼梯,其配备了一个激光雷达和两个不同视角的深度相机,参赛者可借助这些设备,依靠算法完成对环境的识别。卢靖东说:“这些设备以后可用于野外搜救工作。”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