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自研图灵AI芯片将于今年Q2量产上车,性能超英伟达 Orin X

内容摘要4月15日消息,日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小鹏全栈自研的图灵AI芯片将于今年第二季度量产上车,首发搭载于全新车型。此外,这一芯片还将被运用到小鹏A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产品上。 根据此前的消息,小鹏汽车于去年8月宣布自研

4月15日消息,日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小鹏全栈自研的图灵AI芯片将于今年第二季度量产上车,首发搭载于全新车型。此外,这一芯片还将被运用到小鹏A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产品上。

01.jpg

根据此前的消息,小鹏汽车于去年8月宣布自研图灵芯片流片成功,根据披露,该芯片集成40核处理器,可本地运行30B参数的AI大模型,远超当前主流自动驾驶芯片的处理能力。

02.jpg

相比英伟达Orin X的254 TOPS算力,小鹏图灵芯片要高出不少,只比还未量产的英伟达Thor的中配版低一点。但通过深度优化,图灵芯片算力利用率可达100%,显着降低冗余成本。

03.jpg

此外,图灵芯片在架构上针对神经网络进行专门优化,集成双NPU和独立安全岛设计,既保障了复杂环境下的感知能力,又强化了功能安全冗余。这种软硬一体的设计思路,打破了传统车企依赖通用芯片的局限性,为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提供了硬件基础。

小鹏此次量产图灵芯片,最受关注的是其与英伟达的“脱钩”策略。知情人士透露,小鹏未来全新车型将全面搭载自研芯片,不再计划采用英伟达尚未量产的Thor芯片。这一决策背后,既有成本考量,也反映出车企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

04.jpg

在智能驾驶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芯片已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小鹏通过自研芯片,不仅能更灵活地适配其XNGP智驾系统,还可将技术复用至A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多元场景,构建跨终端的AI硬件生态。这种“一芯多端”的战略,或将为车企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05.jpg

尽管技术参数亮眼,图灵芯片的量产仍面临多重考验。首先,芯片车规级认证与大规模装车的可靠性需经市场验证。其次,小鹏需解决生态兼容性问题——此前基于英伟达Orin开发的软件能否平滑迁移至自研平台?尽管官方称去年10月已跑通智驾功能,但复杂场景下的稳定性仍需观察。

此外,行业竞争态势不容忽视。特斯拉的FSD芯片、华为昇腾系列均已实现装车,而蔚来、理想等新势力也在加码芯片研发。小鹏若想凭借图灵芯片建立壁垒,需在算法迭代、开发者生态建设上持续投入。

【以上内容转自“热点科技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热点科技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2025款小鹏X9将4月15日上市 预售价39.98万起 取消激光雷达!改用纯视觉智驾,新款小鹏X9实车曝光!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