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足绳松鼠。
本报讯 猴痘病毒的最大谜团便是找到它的宿主,即携带并传播病毒但不会因此生病的动物。现在,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给出了答案——火足绳松鼠(Funisciurus pyrropus),一种生活在西非和中非森林的啮齿动物。4月8日,相关研究公布于《自然》旗下的Research Square预印本平台。
尽管猴痘这个名字源于1958年在实验室猴子身上发现的病毒,但研究人员一直怀疑非洲的啮齿动物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才是真正的宿主。去年发表的研究已经证明,由该病毒引发的非洲猴痘疫情是由多起动物传人事件导致的。
刚果(金)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所的流行病学家Placide Mbala表示,确定宿主对于打破病毒传播的恶性循环至关重要。通过确定病毒来源,科学家可与当地社区合作,制定保护人们免受感染的策略,比如安全处理野生动物的肉。
法国索邦大学研究猴痘进化的Alexandre Hassanin说,该研究确定火足绳松鼠为宿主是“特殊的侦探工作”,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虽然他不确定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但对研究人员长期的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表示赞赏。
在2022年成为全球头条新闻前,猴痘已经影响非洲几十年了。当时该病毒引发了一场全球疫情,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202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随着猴痘疫情越来越普遍,研究人员一直没有搞清它的动物来源。2023年,科特迪瓦塔伊国家公园有了一条线索。多年来,一个研究团队一直在那里监测一群白眉猴。1月下旬,瑞士科学研究中心的疾病生态学家Carme Riutord-Fe注意到一只幼龄白眉猴的额头、胸部和腿部出现了充满液体的红色皮肤损伤,这正是猴痘的典型症状。这些症状很快就扩散到全身,幼猴在两天后死亡。
此后两个月内,80只白眉猴中近1/3感染了这种疾病,其中4只死亡。该团队确定是猴痘病毒引发了这种疾病,并成功对两只染病白眉猴的完整病毒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论文作者之一、德国亥姆霍兹“同一健康”研究所的疾病生态学家Livia Patrono说,测序结果完全相同,表明该病有单一来源。
对于大多数疫情溯源来说,科学家通常在首次报告病例数周或数月后开始采集动物样本。该研究负责人、亥姆霍兹研究所的Fabian Leendertz表示,动物并不总是携带可检测到的病毒,而那些导致疫情的动物可能在研究人员到达时已经离开了“犯罪现场”。这使他们很难确定疾病的源头。
不过,Leendertz说,就这次白眉猴疫情而言,“发生时我们就在现场”。自2001年以来,他的团队一直在监测塔伊国家公园森林中的几个非人灵长类动物种群,以便更好了解与人类有关的病原体。
当2023年猴痘暴发时,保存下来的白眉猴尿液和粪便样本,以及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组织和拭子是非常宝贵的。2022年12月6日从一只名叫Bako的白眉猴采集的粪便样本中就检测出猴痘病毒,而Bako正是上述死亡幼猴的母亲。
随后,3项证据使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幸存并且没有出现症状的Bako是在吃了一只火足绳松鼠后感染猴痘病毒的。首先,他们观察到白眉猴会捕猎并吃掉火足绳松鼠。其次,他们发现了一具火足绳松鼠尸体,其携带的病毒与感染白眉猴的病毒完全相同。最后,他们在Bako最早的阳性粪便样本中鉴定出火足绳松鼠的DNA。“如此契合,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Leendertz说。
虽然科学家偶尔会在松鼠身上发现猴痘病毒,但这是首次发现跨物种传播的证据。Leendertz表示,团队下一步将调查国家森林中包括松鼠在内的小型哺乳动物目前和过去感染猴痘的情况,研究它们如何利用森林栖息地并与人类互动。(王方)
相关论文信息:
10.21203/rs.3.rs-6322223/v1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