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启 北京报道
2025年的资本市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中,技术的日新月异与政策的精准发力使得股权投资领域迎来了估值修复与产业深耕的双重机遇。星能资产在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也在深度挖掘细分赛道的潜在价值。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星能资产总裁何未央,她在采访中详细阐述了星能资产在2025年的战略转型,其核心理念在于“聚焦”和“韧性”。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星能资产正从过去的宽泛布局转向更加精准和深入的领域进行布局。通过将关注点放在硬科技、医疗健康以及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产业升级上,星能资产不仅顺应了技术迭代加速的趋势,更在实践中验证了“实验室到工厂”的工程化能力的重要性。
正如何未央所言,只有以“科学家思维做研究,工程师精神做服务”的态度才能不断推动股权投资领域的创新与进步;只有那些既懂产业、会服务又能有效退出的“全能型选手”,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下为采访内容实录(经过整理):
《21世纪》: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2025年星能资产在投资服务策略上有哪些新的调整?与去年相比,贵机构采取了哪些升级措施?
何未央:事实上,2025年我们在投资服务策略上进行了显著升级,核心关键词可以概括为“聚焦”与“韧性”。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行业技术迭代周期的加快,我们逐渐认识到,“撒胡椒面式”策略在宽度上的覆盖虽能带来一定的市场触达,但在深度上往往不足以支撑企业长远的发展。因此,今年我们明确将精力集中于那些已有认知优势的领域,并着重从技术链的纵深感入手,努力发掘产业链中隐藏的价值机会。简单来说,就是从“全覆盖”走向“深耕细作”,以更加扎实和韧性的方式应对市场波动。
《21世纪》: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星能资产关注的行业有哪些?最近在行业研究中又有哪些新的认知可以与我们分享?
何未央:我们始终保持对行业前沿的敏锐洞察,目前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领域。首先是硬科技产业化发展,包括半导体材料与AI底层算力架构。新认知在于,技术迭代周期的明显缩短使得“从实验室到工厂”的工程化能力变得尤为关键,单纯的技术领先已不足以支撑商业化成功。其次是医疗健康领域,尤其是脑机接口和基因编辑疗法等前沿技术。我们更关注这些技术的临床转化效率以及与支付系统的适配性,毕竟只有解决了从研发到市场落地的关键问题,才能真正创造价值。最后,是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升级。我们研究发现,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加速“错位创新”的步伐,这也意味着企业在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应用之间需要找到一个更为动态的平衡点。
《21世纪》: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星能资产与传统的机构有很大的区别。您能具体谈谈,星能资产具备哪些核心能力,是市场上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吗?
何未央: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传统的机构往往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标的项目的本身价值上,而星能资产作为一家投资服务机构,我们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加全面的战略布局。除了评估标的自身的潜力之外,我们还深入研究投资人的需求。我们认为,在资本运作中,投资人与标的项目双方的信任与对接同样重要。我们不仅在寻找优质的投资标的,同时,还在积极为投资人筛选、匹配最适合其投资偏好的项目。这种双向匹配和深度服务的能力,正是我们区别于传统机构的重要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标的项目与投资人需求的双重洞察,我们可以更精准地配置资源,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游刃有余。
《21世纪》:星能资产一直强调“服务”的理念。能否谈谈您对资产管理服务的理解?为什么服务对星能资产来说如此重要?
何未央:在我看来,资产管理服务的核心在于建立长期而深厚的信任关系,而非简单的交易关系。服务不仅仅是一种业务模式,更是一种战略思维。我们在市场上积极发掘优质投资机会,同时更注重如何为投资人提供定制化的投资方案。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每一个投资人的投资诉求、风格与风险偏好,然后在众多投资机会中为他们精准匹配最佳方案。这样的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投资决策的成功率,也在长期内形成了一种稳定且可持续的合作关系。归根结底,优质的服务能够为双方带来共赢,并在市场波动中提供一种稳健的防御机制。
《21世纪》:近期市场上关于股权投资市场回暖的声音不断传出,您个人对此有何看法?这种回暖背后又蕴含着哪些潜在风险?
何未央:当前股权投资市场回暖主要体现在估值修复和政策共振两个方面,这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定的信心。不过,我认为我们在看到回暖的积极信号的同时,也必须保持一定的谨慎。部分赛道存在过热风险,新一轮的泡沫隐患不容忽视。此外,企业的盈利水平与其高估值之间是否存在合理匹配,也需要在更长的周期内去检验。总体来说,市场回暖虽然为我们带来了机会,但在盲目乐观的背后,必须对风险因素保持高度警惕,避免过度追高和不理性投机。
《21世纪》:就目前来看,您认为股权投资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何未央:我们认为,目前股权投资行业的挑战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首先,在资产端,优质项目的稀缺性与市场上机构间的内卷现象并存。市场上的优秀项目往往被少数机构争相争夺,竞争异常激烈;其次,在退出端,由于A股IPO审核趋严,不少机构不得不重新思考退出策略,这对我们整个退出逻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在能力端,很多机构尚未完成从“套利型”向“价值型”投资能力的转型。换句话说,能够在项目筛选、战略布局和风险控制上做到全方位考量的“全能型选手”才更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整体而言,行业正经历一轮“供给侧出清”,只有那些既懂产业、会服务又能有效退出的机构才能在未来占据有利地位。
《21世纪》:站在2025年的角度,您如何判断一级市场将迎来哪些新的变化?
何未央: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我认为未来的一级市场将进入一个“科技重构价值”的时代。科技不仅仅是驱动生产力进步的工具,更将成为企业和资本市场构建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支柱。面对这样的时代机遇,我们星能资产将坚持“科学家思维做研究,工程师精神做服务”的经营理念。换句话说,我们会通过严谨的技术评估与工程化实践,不断探寻并把握那些具备深厚技术壁垒和广阔商业前景的项目。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紧密跟踪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动态,力求在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的交汇点上发现新的投资机遇。这样的布局不仅有助于我们抓住时代的脉搏,也能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
《21世纪》:在未来的投资过程中,星能资产还有哪些规划?是否会在现有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何未央: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始终保持开放而务实的态度。除了在现有重点领域内不断深耕之外,我们也在积极关注其他具备潜力的新兴领域。比如,在数字化转型、绿色能源以及跨界融合等领域,我们认为都存在巨大的机会。当然,所有的扩展都不会偏离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工程实践的精神为基础,提供高质量的投资服务。未来,我们还将通过加强与行业内各方的深度合作,构建更为完善的生态圈,为投资人和被投企业提供全链条的增值服务。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创新、持续优化服务体系,才能真正立足于不败之地。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