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出海 供应链成拦路虎!蜜雪冰城 颐海国际如何破局?

内容摘要本文为新加坡First Taste公司总经理、新加坡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周鹏邦,在“2025中国餐饮产业节”的演讲实录,略有删减。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全球化视角下,餐饮出海的供应链协同与创新”。我曾经说过,2023年是中餐出海元年,2024

本文为新加坡First Taste公司总经理、新加坡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周鹏邦,在“2025中国餐饮产业节”的演讲实录,略有删减。

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全球化视角下,餐饮出海的供应链协同与创新”。我曾经说过,2023年是中餐出海元年,2024年是中餐出海的起跑冲刺年。进入2025年,会出现什么新的发展趋势呢?

这也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中餐出海后的供应链情况。我现在常驻新加坡、马来西亚,我会基于自身了解到的情况,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餐饮供应链出海的问题。

海外开餐饮店,

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今,包括大龙燚、小龙坎、蜀大俠在内的很多知名川渝火锅品牌,都进入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有些火锅品牌目前在海外还属于网红,保持排队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火锅品牌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后,受到了很多挑战。在这儿,我也想分享一下我对东南亚火锅产业以及供应链情况的看法。

从2024年下半年到我回国之前,我遇到了很多来东南亚的朋友,他们不仅来自餐饮企业,还有设备用品、数字化,冷链物流、设计咨询相关的企业,甚至还有很多餐饮供应链相关的企业也来到了海外。

我也在DeepSeek上搜索过什么是餐饮供应链。DeepSeek的解释是:为餐饮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菜品上桌的整个链条服务,涵盖食材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配送、门店运营等环节,确保餐饮食材和产品高效、安全、低成本地到达消费者手中。其核心目标是保障餐饮企业稳定运营、控制成本、提升品质,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我针对餐饮供应链做了一个总结,把它分成了六个细分类别,分别是食材生产、门店运营、配送、仓储、物流、加工。

去海外开餐厅,不是找到店面,培训厨师那么简单。在出海过程中,也会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现在商场对餐厅的要求,以及消费者对味道的要求都已经越来越高了。

十年前,如果在日本东京池袋火车站附近吃海底捞火锅,很多食材都是吃不到的。我当时记得,那家店的门口有一块大白板,上面写着“那些食材不供应”,很多食材沒有,像黄喉、鸭肠等很多动物内脏类的食材,都不供应。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本地没有这些食材,所以品牌也不希望消费者考虑它们。

我还记得,新加坡武吉士商场楼上的小龙坎火锅吸引了很多四川游客打卡。很多游客打完卡后表示,店里的味道有些不一样。这些游客可能出生在四川,又在四川长大,他们以为,自己每天在火锅大本营吃到的味道,可以100%复刻到新加坡,事实上很难。

供应链出海,

要把握四大关键要素

未来,餐饮供应链出海有几个关键要素:

第一,有没有国际(海外)专用的菜单?

第二,有没有国际化供应链,包括资质、备案、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国际认证体系等因素,这些都非常重要。

最近,我在广州参加了广东茶饮节,遇到很多从事奶茶出海的企业。很多出口的茶叶农残超标,跟检测标准有很大关系。

例如我们出口的茶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检测项目与标准,欧洲相关农残限量标准要检测510多项,会发生原来没有检测到的被检测出来的情况,茶叶就没有办法避免被退运。国际上的认证体系、食品安全体系、检测标准、质量体系和国内是很不一样的。

第三,就是本地化供应链。也就是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能不能找到当地的供应链,包括进口商、批发商、生产供应商或委外加工商、物流公司、仓储公司、装修、设备与维保等等。

第四,是有没有国际供应链人才,懂不懂国际供应链的运营和管理。

我去年回到上海的时候,一家非常有名的物流上市公司,跟我谈国际物流怎么做。我们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对国际供应链非常陌生。最近很多出海的企业纷纷成立了国际事业部,国际运营管理都有专业的部门。但问题是,负责国际运营、国际管理、国际部的人懂不懂国际供应链?他们懂不懂国际供应链的运营跟管理,这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注意方式、步骤

供应链出海跟中餐出海大不同

我个人认为,内卷带来了新的商机,2023年是中餐出海元年,2024年是中餐出海冲刺年,2025年是供应链出海元年。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供应链很重要,而且也是很多餐饮企业出海的短板。如果供应链不能出海,那么接下来餐饮企业会在本地寻找供应链。等到供应链再出海,餐饮企业已经用不上了。因为本地供应商已经可以生产了。

现在东南亚的酱料、汤底生产企业,都在研究四川火锅是什么味道,重庆的火锅是什么味道。因为他们也想要做出同样味道,以便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东南亚市场生产火锅底料。

2025年,供应链企业可能要特别关注这个趋势,尤其是火锅产业,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很高。

供应链出海跟中餐出海有很多不同,有几种方式:

比如,国际贸易。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的食品展上,我看到了各个省市组织了餐饮食材、食品企业去参展,他们想通过展会找到进口商、代理商、批发商。通过国际贸易出海,这也是最简单的方式,找个代理商、批发商就可以了。但如果我是连锁超市或者食材进口商,我会关注全世界的食材,不会只看中国的食材跟供应链。所以,就算你参展了,也不一定能够胜出。

那企业是不是可以考虑往前走一步,比如,聘请销售代表或者成立销售的公司来开发客户?

我的建议是,可以在当地找销售代表来开发和维护客户,而不是把所有客户资源都放在进口商、批发商手上。如果这个市场够大,你就不能只有销售,还要有客服,甚至要考虑试菜体验!

以马来西亚为例。同样是生产高汤底料的马来西亚公司,从东马到西马全部都有体验厨房。包括马来西亚的一些食品进口商也会有体验厨房,每个星期都会进行试菜,邀请各种餐厅参加。长远来看,海外除了设立销售人员,还要有售后服务、物流配套服务等。

供应链出海的步骤,大概有这几个环节:做市场调研、参加国际展会、寻找国际销售代理。

现在中国人到很多地方,不用讲当地的语言,比如在马来西亚,很多华人可以讲广东话、客家话、英语、马来语,当地人的中文也很好,不需要翻译。所以中国企业就来马来西亚做调查,或者参加展会做调研。

就出海的架构设计而言,供应链企业可以投资、并购、设立全新公司或建立生产基地,再不断完善、发展海外的布局。

出海马来西亚、越南、印尼,

机遇与挑战并存

供应链涵盖了非常多的环节,包括食材加工、冷链物流、门店经营等,每个环节都要有自己的特色。

以在东南亚的冷链物流为例,新加坡的人口大概是600万人,2024年一年的观光客大概有1650多万人。新加坡90%的人口,一日三餐都是外食。还有这1650多万观光客也会在餐厅吃饭。另外新加坡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和物流中心,而所有船舶进入新加坡也都要进行食物补给,大型邮轮更不例外。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用人口数量来看待一个市场的潜力。

越南更特别了。越南的工厂与产地基本是水路运输,物流成本很低。很多火锅里会加椰子、椰奶,而越南的椰子供应链,从采摘园一直到工厂,物流都非常方便。因为很多工厂旁边就是河道,可以直接完成物流运输,这样的物流成本比高速公路、铁路还要低。

在穆斯林国家,需要Halal认证。但是这些国家缺乏基础交通设施,缺乏多温层的物流设备、设施,同时,各个穆斯林国家有不同的法令和进口食品法规,也有不同的国家物流规范与行业认证。任何企业要进穆斯林国家,尤其对供应链企业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目前如果食材需要长期保存,基本上都会通过冷冻运输,但在中国冷链物流非常成熟与方便,东南亚国家現在还有待完善。

马来西亚有近70%的人口是穆斯林,印尼超过86%的人都是穆斯林,新加坡的穆斯林比例也超过16%。很多人可能觉得清真产品、清真餐饮的运营比较简单,实际上难度非常高。清真产品有很多规范要求,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全部都要符合清真认证。

中国的清真认证能否被海外认可?问题是,不同国家对清真认证有不同标准,中国的清真食品基本上无法直接出口到海外,必须由海外的人前来验厂才能得到产品出口资格,在很多国家,清真认证都由国家政府机构负责,企业要自己认证、销售是不可行的。

就清真餐饮供应链而言,除了食材原料必须符合清真标准,物流仓库、运输车辆必须拿到清真认证,销售网点必须雇佣穆斯林同胞,门店也要符合清真认证。而且法令越来越严,很难像以前一样塞小费就可以过关,这个方式也不长久。

蜜雪冰城、颐海国际如何布局海外供应链?

关于供应链出海,来看三个案例。首先是颐海国际。

目前,颐海国际在全世界拥有9个产业中心,其中,7个在国内,2个在国外(马来西亚、泰国)。由于中东订单太多,其马来西亚生产线正在扩产。

我关注更多的是颐海国际海外业务。比如,颐海国际的海外产品可能跟中国产品不太一样。颐海国际在东南亚推出了盆菜、宽粉、粉条、复合调味料等产品,也销售炖汤包系列产品、中药汤包等。另外,颐海国际在东南亚布局了多种渠道,电商、批发、零售、线上、B端、C端全部做。物流系统方面,颐海国际在新加坡、泰国等国家,拥有21个物流中心,为全球的火锅店提供支撑。

第二个案例是新加坡的一家国际供应链公司。

这家公司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业务范围覆盖了报关进口、入库分拨、仓储、订单处理,相当于一条龙服务。跟物流公司、仓储公司不太一样的是,这家公司基本上走完了全链条。

第三个案例,就是刚刚上市的蜜雪冰城。

按照招股说明书,截至去年9月,蜜雪冰城在海外有4800家店。招股说明书中也提到,IPO募集的资金,66%将用于建设国际供应链、支撑海外业务。可以看出,出海的餐饮企业对海外供应链的建设非常重视与加大投资建设。

蜜雪集团(2097.HK),自身有一套供应链的战略跟协同,蜜雪的国际供应链核心目标是,实现高效、低成本、标准化的全球化运营,确保产品质量和口味的统一性,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其针对原材料采购,全球化采购、本地化采购、核心原料集中供应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划。凭借供应链战略与协同,蜜雪把门店开到了这么多国家,并成功开出这么多门店。

蜜雪的国际供应链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原材料采购,包括全球化采购、本地化采购、核心原料集中供应等。

第二,生产与加工。

除了国内,蜜雪集团在越南、印尼、菲律宾都计划建厂。那么,是不是所有东西都要从郑州以及中国的工厂发货到海外呢?当然不可能,因为国际化发展一定要建国际供应链。

每个国家的食品标准、法规不同,所以未来国际供应链的布局不完全是把中国工厂做大,而是要迈向全世界。但是这个模式也需要国际化生产与加工,因此一般企业不太容易实现。

第三,物流与配送。

蜜雪与国际物流公司合作,建立高效的全球配送体系,确保原料及时送达海外门店。同时在主要海外市场设立仓储中心,减少配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第四,门店运营。

蜜雪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全球门店的库存、订单和配送管理。 另外, 也会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调整供应链策略(如增加当地特色原料的供应)。

截至去年9月,蜜雪在印尼有2600多家门店,越南则有1300多家门店。这两个市场,在其整个海外业务的营收占比达到了70%。因此,其东南亚供应链的布局,对于全球协同、运作很重要。蜜雪的具体措施包括:进行本地化生产,在越南、印尼等国家建立生产基地,生产核心原料;设立区域仓储中心,在泰国或马来西亚设立区域物流枢纽,辐射东南亚市场;进行数字化管理,利用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东南亚门店和供应商的高效协同。

改变商业模式、提升数字化运营

供应链出海也有创新的机会

再来看一下商业模式的创新。

以新加坡的一家供应链公司为例,新加坡的面积不大,但这家供应链公司的办公大楼有好几层,这栋楼里甚至有中央厨房、食品工厂,可以开展物流、仓储、共享办公、体验厨房、批发等业务,实现了高效的空间利用。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马来西亚的案例。

SRI ROSYAM MART 是一家批发兼零售的超市,可以24小时营业,同时也是马来西亚的连锁超市,现在已经开了9家。

2023年时,这家公司的所有高管专门去河南胖东来学习,服务比照胖东来。他们把胖东来的很多服务标准,都贴在了墙上,包括送雨伞、九大服务等。借鉴胖东来的模式,这家超市在马来西亚生意非常火爆。

再分享一个数字化的案例。未来的餐饮供应链一定是数字化运营。

以ST Royam Mart为例,其店内引进的所有电子屏,都是由中国一家专业的智能零售设备公司提供。数字显示屏的应用,本质上是“人货场重构”,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与个性化。每个星期,超市还会找网红做直播。

另外我们去年考察这家超市时发现,其不仅销售预制菜、冷冻调理包,而且还自有冷冻调理包工厂。超市里面,还有屠宰车间,就和我们去Costco一样。顾客想买多少斤,屠宰车间就会切割出来。例如,顾客买1斤是零售价,买5斤是批发价,买20斤享受大货价,一个产品可以有三种价格。这种模式既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数字化零售的体现。

最后再分享几句话,餐饮供应链未来的定位,不仅是配合好许多餐饮企业,而是成为国际供应链的一环。供应链不出海,未来会失去国际市场的商机,因为海外当地供应商会有替代的产品和服务。供应链企业要有国际化的发展与布局,包括协同与创新。总之,出海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发展的战略。

注:文/周鹏邦,文章来源:餐饮供应链指南,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