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作文陪跑营”推荐范文:自强不息勇直前脆弱化冰迎世界

内容摘要  材料二:我们要有脆弱性……你可能会认为脆弱就是软弱,很难赢得他人的信任。但实际上,在每一段关系中,每一次谈判中,为了取得任何有意义的进步,总有人会先放下防御,然后其他人也会跟着放下。让那个人成为你。  清华大学校训强调“自强不息”,Maria Ressa在哈佛大学2024届的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却强调我们要有

  材料二:我们要有脆弱性……你可能会认为脆弱就是软弱,很难赢得他人的信任。但实际上,在每一段关系中,每一次谈判中,为了取得任何有意义的进步,总有人会先放下防御,然后其他人也会跟着放下。让那个人成为你。

  清华大学校训强调“自强不息”,Maria Ressa在哈佛大学2024届的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却强调我们要有“脆弱性”。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校训里,“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天下为公、宽厚为怀、大爱无疆的品德。由此可见,清华大学校训中强调的“自强”蕴含的是个人的奋斗精神、修身意识。而材料二中Maria Ressa所强调的“脆弱”则是针对人际关系而言。在常人看来,“脆弱”听起来像是“坚强”的反义词。但材料中所阐述的“脆弱”的含义,是能够卸下坚硬的外壳,以柔软的一面去迎接他人,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展开真诚的对话与沟通。

  由此可见,本试题旨在引导考生从“自强”与“脆弱”两个角度思考人生。自强与脆弱看似矛盾,但其实并不矛盾。自强是一种向内的人生追求,强调自我勉励,奋发图强,不断完善自己;脆弱是一种向外的人性思索,鼓励放下防御,放下自我,以爱、善良等美好而“脆弱”之物,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联系。

  考生可结合现实生活,辩证思考二者关系,谈谈自己的见解。行文中,考生需立足概念分析,首先结合材料阐释清楚自己所论述的“自强”与“脆弱”的真实内涵,然后再以因果分析作为论述主体,先说明我们在个人追求上为何要强调“自强”,指出自强不息精神对我们的激励作用。然后可由此引入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可先举例说明个人过于“坚硬”对人际交往的坏处,然后再说明,我们要学会适当地放下防御,放下自我,用真诚柔软的心与他人相处。

  人心有坚硬之处,恰如清华校训告诫我们以自强为风,厚德为骨,方能于风骨之间,铸就人生的坚强本色。然而,坚硬若过,则易化为刺,既伤人也自伤。因此,在人与人之间,我们亦需适时展现脆弱,以此培养向善向上的自我,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

  唯有锻造一颗自强不息无畏前行的心,我们才能打破平庸的外壳,踏破生活的坎坷,于风雨兼程中不断进取。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是孔子知其不可而行之,求学“仁义”之道于行,挣脱一片黑暗,为世间带来光明;塞外荒烟,风雪漫天,苏武在大雪中岿然不动,在北海的荒原上书写了坚贞的篇章;清朝末年,国弱民穷,哀鸿遍野,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心如铁无惧死亡,唱出了变法维新、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所以,刚强是心中有坚持,身体有活力,以坚硬之躯,一往无前;如此方能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将自己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史册上,激励后来者景行行止。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要蛮横冷峻、不近人情。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往往是以坚硬支起骨干,以温柔丰满自身血肉,以悲天悯人之心友善待人,来软化这个坚硬的世界。

  人心之柔软与脆弱,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都无法被冰封的温暖。特蕾莎修女用她那颗柔软的心,去抚慰贫病交加的人们,让仁爱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南丁格尔用她那颗温柔的心,去照顾每一个受伤的士兵,让爱心洒满战场;邓飞团队的每一个人用他们那颗慈善的心,数年如一日坚持“免费午餐”项目,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送去希望……这些人,以他们的柔软和“脆弱”,诠释了善良的本性,展现了人性的光辉。看似脆弱,那份温柔却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温暖着每一颗冷漠的心。

  以坚强立己修身,以脆弱化人际坚冰。只有“刚”“弱”并济,方能在保持自我棱角的同时,怀抱宽广的胸襟;在坚守信念的道路上,亦不失对他人的温情关怀;在勇敢追梦的征途中,亦懂得珍惜当下拥有的幸福。

  那么,就让我们学会“刚”“弱”并济,去塑造一个和谐的自我,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吧。用一颗坚强的心去迎接生活的挑战,用一颗温柔的心去拥抱这个世界,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美好,世界其实很温暖。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