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交通参与者的小型社会!
站在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的调度指挥中心观景台上,一连串清脆的刹车从多功能柔性广场传来,几辆汽车正从三个方向驶向广场中心并实现会车。另一侧的城市场景模拟区,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布置着骑自行车的“假人”,为下一轮测试做准备,不远处呼啸而过的“飞行汽车”正进行着模拟风阻测试。走进智能网联复杂环境多维模拟平台,暴雨和闪电在工作人员的指令下如约而至,远处的红绿灯在滂沱雨幕中渐渐模糊,这是在测试智能网联汽车在低能见度下的传感、决策等能力……
安全,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石。一辆汽车由数以万计的零部件组成,如何才能判定其可靠?测试是必经之路。走进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成百上千、不同型号的汽车正在多元化的场景中开展测试。除了验证单车的“智能”,这里还是车路协同的试验场,并汇集了清洁能源、低空飞行等前沿交通要素,勾勒出未来智慧交通的蓝图。
广发证券认为,未来车企智驾能力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算法领先性、数据闭环能力和云端算力资源。其中,算法是智能驾驶系统的“大脑”,决定了车辆如何感知环境、理解路况及做出决策。数据闭环是智能驾驶系统持续优化的关键环节,通过实际驾驶数据、仿真数据才能不断训练和优化算法模型,使其更好适应各种复杂路况。
包揽多个“首创”的智驾测试平台
2020年11月,中汽股份投资15亿元,布局建设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以下简称“试验场”或“二期项目”),这是中汽股份继综合汽车试验场(或称“一期项目”)后在盐城建设的第二个项目。2024年7月16日,项目正式启动运营。试验场占地面积约4000亩,建设有8条专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道路、3.2万平方米的试验室以及配套的油电氢醇四合一综合能源中心,能够涵盖智能网联汽车及自动驾驶能力测试的绝大多数场景需求,同时满足重型商用车主要测试能力,并兼顾飞行汽车和低空飞行器的测试能力。
“在二期项目建成之前,我国缺少一个大型、综合测试平台,来解决智能网联汽车正式上路前的各种问题,突出的问题有技术难以验证、迭代更新较慢等。”中汽股份总经理张子鹏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试验场承担两大使命:其一,服务于整个行业试验需求,包括国内外整车企业、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等;其二,助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迭代创新,围绕标准验证及前瞻引领开展相关工作,支撑我国智能化、网联化赛道超车,服务汽车强国建设。
除了规模大、综合性强外,试验场还带来了一系列首创:全球第一个、唯一一个在封闭汽车试验场内建设的真实隧道场景;智能网联多车道性能路创新性与智能网联高速环道一体化建设,可兼顾飞行汽车的测试要求;智能网联复杂环境多维模拟平台,为自动驾驶整车、感知零部件、智驾算法等测试提供定量的、可复现的气象环境场景等。
“真实”是记者搭车进入试验场智能网联隧道的第一感受。这条隧道全长840米,深达地下13米,暗埋段呈S形弯长度达350米,还有地下分流及地下合流匝道,如同都市中常见的隧道。
工作人员介绍称,隧道的一大功能,是在没有GPS定位信号且网络信号受屏蔽的情况下,测试智能网联汽车感知、计算、决策、执行等功能。“我们希望测试,智能网联汽车在失去‘眼睛’的情况下如何驶出隧道,这样才能真正考验其智能化程度。”
走进长达300米、净高6米的智能网联复杂环境多维模拟平台内,工作人员宛若“雷公电母”,通过操作平板电脑瞬间实现雨、雾、光照等调节。该平台的工程师对记者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测试,不能依赖老天爷“赏饭吃”。为此,中汽股份研发、建设了该平台。平台能对雾的浓度、雨的大小、光的颗粒直径等进行定量控制,从而进行系统科学的测试安排。通过配备丁字路口,还能实现高速车辆在雨、雾、光照模拟条件下的会车测试,这在国内属于首创。
总体上看,整个试验场包含联络路、多车道性能路、城市街区、立交桥、可靠性试验路等功能片区。张子鹏表示,基于上述功能区,二期项目得以搭建长测环境,是国内第一个实现中高速连续场景测试的封闭型试验场。目前,二期项目正在进行越野路、山地等新场景的兴建,预计新场景今年年底投入运行。
畅想未来交通的仿真社会
站在中汽股份展厅的沙盘前以“上帝视角”俯瞰试验场,其外形恰似一座蜿蜒的赛车场。但当亲自走进试验场,便会发现,这里不但有着形形色色的测试道路,更设有能源站、通信基站、充电桩、飞机跑道、塔台等设施,俨然是人类交通社会的“微缩模型”。
张子鹏对记者表示,二期项目不仅仅是智能网联汽车的试验场,更是未来交通的试验场。它面向的不仅仅是汽车,而是整个交通环境的参与者。在这里,交通参与者各司其职,搭建起一个小型“汽车社会”,为智慧交通这个大目标服务。
例如,试验场配套了油电氢醇“四合一”综合能源中心,可为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提供能源补给,满足其测试过程中的能源需求。据介绍,该项目是中汽股份和中国石化的合作成果,旨在验证其面向未来的综合能源系统,只有当该项目在这个小型“汽车社会”运作成熟后,这种综合能源模式才能更好地向全社会推广复制。
低头是车,抬头是飞行器,甚至还有既能跑又能飞的“飞行汽车”……在试验场,低空经济也率先腾飞。
张子鹏表示,在二期项目建设时,公司创新性地将智能网联高速环道与智能网联多车道性能路进行一体化设计建设,建成超宽测试跑道。建设标准除满足智能网联乘用车和重型商用试验要求外,还满足通用飞行器2B类起降跑道标准,可以服务于飞行汽车和低空飞行器(eVTOL等)测试,助力低空经济的发展。
“此外,公司还和中国移动合作,超前布局了空联网基础设施,部署了最新一代通信感知一体化的5G-A网络基站,高度在600米以下范围内的立体通感网络全覆盖,有效增强了低空飞行器的通信和感知能力。试验场还实现了信号覆盖范围内低空飞行器飞行轨迹的实时捕捉,搭建起了国内首个汽车试验场内的低空飞行监管平台。”张子鹏说。
作为未来交通的仿真社会,试验场的“朋友圈”也不断壮大。据介绍,国内乘用车的主流品牌基本都在试验场进行测试,商用车的测试业务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轮胎企业、科研机构、检测机构、高校院所也与中汽股份达成了合作。
更“智能”数字试验场建设中
走进中汽股份办公场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汽车试验场”的战略定位标语映入眼帘。《中汽股份“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公司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试验“三支柱”法,努力构建“仿真—场地—道路”全景技术服务能力。目前,二期项目可涵盖智能网联汽车及自动驾驶能力测试的绝大多数场景要求,而让测试更“智能”的数字试验场正有条不紊地建设。
张子鹏表示,公司进一步推进数字试验场建设,构建试验场道路虚拟场景、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场景,推进公共道路开放测试,积极参与通行载具、通信设备、感知设备、云控平台等领域的研发验证试验,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在调度指挥中心的云控平台大屏幕上,基于试验场实景三维地图打造的虚拟1:1场景一览无余。受访技术人员表示,该平台实现了道路、车辆、人员、设备、环境、活动等要素完全1:1实景三维还原,这一数字孪生技术手段,试验场调度员能最直观地一图尽览场地运行状态,助力调度指挥工作。
基于数字孪生等技术,能够实现智联网联汽车仿真测试的数字试验场将在不久的将来问世。张子鹏说,当前,城市街区路侧布署了智能融合感知设备及车路协同测试平台,以支持和推进相关标准体系的发展。未来,中汽股份还可以提供车辆在真实场地中注入虚拟场景,以实现丰富组合场景高效测试的环境。
“我们会从控制端向车辆发送虚拟的目标物信号,让车辆‘认为’前方有行人或障碍物穿过,从而测试车辆是否有相应的反馈和执行相关动作。”张子鹏说,经过多次虚拟测试和调整后,再让车辆和真实的目标物进行验证,这样可以加快技术迭代更新的速度,节省经济、时间等成本。
“车路云一体化”是未来交通的大势所趋。2024年7月,工信部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深圳等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近期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多家车企宣布2025年量产搭载“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车型。
围绕此,中汽股份正全力推动中国方案“车路云一体化”落地。张子鹏表示,中汽股份深度参与推荐性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基于直连通信技术的安全预警系统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借助试验场完善的路侧测试设备,对路口碰撞预警、车辆安全状态提醒、路侧信息提醒三类功能进行验证,该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推动“车路云一体化”落地。
“‘车路云一体化’作为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重要技术路线,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通过整合车辆、道路基础设施和云端数据,实现了更高效、更安全的交通管理和自动驾驶,为其他国家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提供了借鉴。中汽股份将继续通过‘车路云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和实践,助力中国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张子鹏说。
责编:万健祎
校对:杨舒欣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萍萍 )